开始收拾美国?俄乌刚要停战,67岁绍伊古再出山,一句话引发震动

开始收拾美国?俄乌刚要停战,67岁绍伊古再出山,一句话引发震动

随着俄乌之间的冲突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世界各国都已经就此事给出了自身的态度,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直接对俄罗斯发起了猛烈制裁,从经济、舆论等多个领域行动,打压俄罗斯。

然而这样的行为并不能改变当地局势,媒体消息指出,当地时间3月31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表示,自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已摧毁乌方3920处军事基础设施。科纳申科夫称,在过去一日内,俄方击落18架乌克兰无人机,摧毁52处军事基础设施。俄高精度空基巡航导弹摧毁乌克兰四座燃料库,科纳申科夫指出,这些燃料库向位于顿巴斯的乌军部队供应燃料。

不过俄乌之间显然并不愿意继续对抗下去拼一个鱼死网破,双方日前已经进行了第五轮谈判,并且双方都有让步,泽连斯基政府已经确定保持中立,不再追寻加入军事同盟,俄罗斯方面则是表示将会降低军事进攻的强度。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西方却抛出了惊天消息,那就是俄罗斯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这让俄乌局势再度紧张起来。

俄罗斯方面也直接指出,如果国家安全遭到威胁,核武器的使用将会在俄罗斯的考虑范围之内。甚至这次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3月29日表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是不负责任的。它们不受控制地将武器分发给乌克兰民众和雇佣军只会加剧局势恶化,未来可能对欧洲构成威胁。

绍伊古还强调,俄罗斯密切关注北约关于向乌克兰提供飞机和防空系统的声明,如果采取这些措施,俄罗斯将作出反应。

爱立信被曝向恐怖组织缴纳过路费,市值暴跌900亿,多名员工已被开除

爱立信被曝向恐怖组织缴纳过路费,市值暴跌900亿,多名员工已被开除

雷峰网消息,3月3日,据相关报道称,随着爱立信深陷向恐怖组织缴纳“买路费”风波一事,被逐渐曝光后,公司股价遭遇连续下跌。数据显示,自该事件出现以来,爱立信美股在10个交易日内已经下跌了近35%,市值蒸发约14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00亿元。

周三美国司法部表态,爱立信对伊拉克问题内部调查的披露并不充分,且在调查后也未进行情况披露,已构成违反DPA的情形。

这一表态使得爱立信公司股价再遭重创。3月2日收盘,爱立信股价跌了8.35%。

事实上,早在2019年,爱立信就已针对伊拉克的合规问题启动了内部调查,并于2019年底结束。但相关调查情况,爱立信并未对外界公布。因此,此事直到近日才被大众所知。

据已披露的内部调查结果显示,爱立信公司发现伊拉克的雇员、承包商和供应商存在一系列严重违背商业道德和公司准则的问题。

其中,直接导致爱立信股价大跌的就是“买路费”一事。也就是,爱立信曾向“伊斯兰国”(ISIS)等恐怖分子控制的地区缴纳买路费,从而实现绕过伊拉克海关运输通讯设备。

因“买路费”问题,爱立信多名员工被开除

首先不得不说,这一行为确实大胆。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ISIS主要控制区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交界区,走陆路越境的话,会经过ISIS的地盘,而缴纳“过路费”后,就可以绕开伊拉克海关设立的检查站。

爱立信发布的声明中显示,2011年至2019年期间,伊拉克的员工和供应商有违规及腐败行为发生。

其中的腐败问题,才真正“牵动了美国司法部的心”。

这些腐败问题,包括员工和供应商通过付款给中间人,来使用其他运输路线,从而绕开伊拉克海关;且至少有30辆装载爱立信设备的卡车,以每一单3000-4000美元的价格获准通过“伊斯兰国”控制的区域。

声明中,爱立信也强调了调查结果。目前,尚不明确,最终收款人是谁;也不能证明爱立信员工有资助恐怖组织的活动。

“买路费”风波,导致爱立信至少有10名公司员工违反了公司准则,涉及事项有行贿、欺诈、洗钱、阻碍调查等。部分员工因此被开除,但至少有一人仍获得了晋升。

另外,爱立信也中止了与多个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并加强培训以及对第三方的管理。

爱立信与美国的“恩怨情仇”

在介绍爱立信与美国的“恩怨情仇”之前,有必要先提及美国司法部发起的《反海外腐败法》。这项法律最初旨在限制美国公司和个人贿赂国外政府官员的行为。

后期,这项法律逐渐扩大限制范围至全球各大企业与个人。

早在“买路费”风波之前,美国司法部就指控,爱立信公司在埃及、越南、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子公司存在贿赂政府官员的行为。

因此,在2019年12月6日,爱立信同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并支付10.6亿美金的罚款,与美国司法部签订延期起诉协议(DPA)。

延迟起诉,就是暂时不起诉,爱立信在缴纳罚金后,并接受美国监督和整改。三年期满之后,美国司法部决定是否撤销起诉。

受此次违反“反海外腐败法”影响,爱立信在多个国家开展了调查,以发现潜在的合规问题。针对伊拉克业务的内部调查,披露“买路费”一事就是基于此背景。

事情发展至此,爱立信股价一再遭受重创,也离不开美国的“辅助”。

根据爱立信3月2日披露的公告,美国司法部在3月1日通知公司,他们在签署DPA前有关伊拉克问题内部调查的披露并不充分,同时该部门认定爱立信在完成调查后也未进行情况披露,构成违反DPA的情形。

而在二月中旬事发时,分析师主流观点认为该事件可能会对爱立信公司声誉和市场信心造成冲击,不太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监管调查。

此次“买路费”风波,引发外界猜测。目前尚不清楚,美国司法部是否会撤销3年前与爱立信签订的延期起诉协议(DPA)。

真当中国好欺负?拜登又对中企下黑手,不到24小时中方火速回击

真当中国好欺负?拜登又对中企下黑手,不到24小时中方火速回击

近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王毅外长进行电话通话,布林肯祝贺北京冬奥会成功,表示不会与中国进行“冷战”,看起来似乎美国的对华态度有所转变。但千万不要麻痹大意,美国始终把中国当做了战略竞争对手,所以肯定会继续对中国施压,以保全自己的霸权地位。

果不其然,美国又对中国企业下黑手,不到24小时商务部火速回击。美国政府是时候醒醒了,已经采取了这么多措施来打压中国,但中国始终都没有倒下,反而继续向好发展,美国的问题在自己身上,拿中国开刀根本无济于事。

美国又动手了

就在这个月,美国再度对中国下手,这次美国出台了新的报告,指责中国企业和市场是“恶名市场”,存在大量“盗版”行为,说白了,就是把“知识产权”换了个说法来诬蔑中国。有盗版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所有国家都有,中国也在制定法律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美国自身存在的盗版行为,美国政府在报告中只字未提,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对中国就不遗余力诬蔑抹黑,对自身的问题就两眼一闭假装看不见。